“互聯網+餐飲”要先學會做減法
發布時間:2015-08-05
根據7月30日晚間的公告,味千中國將通過旗下公司與投資機構成立合伙企業,擬向百度外賣項目投資約7000萬美元,占百度外賣項目低于10%權益,其中味千方面承諾出資6000萬美元。
越來越多的餐飲店開展了網上訂餐、團購外賣等項目,以前外賣叫餐只能叫一份水餃,現在火鍋都可以全套送到家里吃……然而在這股互聯網熱潮中,傳統的餐飲行業該如何運用線上模式帶動線下服務?嘉賓分享:“互聯網+”實際上是個減法
嘉賓:王德偉
現在都覺得互聯網是個好東西,餐飲O2O模式有了更多的表現,除了團購,還有外賣、線上訂座、網上點餐、大廚到家、半成品菜。但從餐飲角度考慮,堂食是餐廳中無可替代的部分。
以前的外賣都是針對快餐的,現在很多大的餐飲企業也開始做外賣,甚至很多餐廳的外賣業務已經超過了堂食,相當于不用開店,就增添了一個店的營業額。這對傳統餐飲來講,是非常有價值的。
“互聯網+餐飲”在現實中的表現是餐飲+互聯網,互聯網+就是做減法,通過互聯網的形式,把你原先的業務結構里不合理、效率不高的地方進行提升甚至是砍掉,以此來最大程度地降低運營成本。
現在“叫外賣”已經成了主流消費者的習慣,據調研,有46.9%的用戶傾向于叫外賣,想到飯店叫餐的還有69.5%,明年或者后年,這個數據很可能就反過來了,F在看來,外賣有幾個門檻,第一是送達的速度,第二是干凈衛生,第三是送到家的菜品的質量,第四是配送團隊,第五就是售后服務。
在互聯網轉型的過程中,我建議把每個人擅長的東西做好,從商業本質思考問題,餐飲應該先把菜品做好,很多傳統的店從來不做團購,也可以做的很好。如果互聯網可以幫你降低成本、帶來客流,可以試著去做。O2O 的這個風口已經開了,但是不是誰都可以飛起來的,你首先得是只雄鷹,你還得實打實地做好自己的事情才有可能去轉型。
自由討論:火鍋外賣,這個可以有
分享過程中,嘉賓們針對火鍋外賣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討論,肉怎么保鮮?裝菜盒子多大合適?多久就該送達?配送隊伍怎么組建?
徐美:我們是做火鍋的,外賣市場肯定是有需求的,F在對火鍋外賣我最關心兩個問題:1)外賣平臺對商家的篩選:如果平臺篩選不力,很可能一榮俱榮,一損俱損,我們也要跟著背黑鍋。2)食品安全問題:運輸過程中,產品會不會出現問題?比如原材料的品質,比如人為因素,都是不可控的因素。
宋有才:我也是做火鍋的,我就覺得火鍋的外賣不太現實。肉的保鮮、保色、鋪盤都非常有難度。
徐美:其實一開始做都是有風險的,我們也是在嘗試新的東西,可以與專業的團隊合作,技術問題可以由專業的人去解決。
宋有才:顏色不好看,外形壞了,口味變了,想到這些問題,我們傳統餐飲去做外賣其實是有忌憚的。
王德偉:其實消費者點外賣,吃過堂食的,他對外賣有一定的心理預期,可以理解這些問題,這個市場還是很大的。
杜棟梁:外賣的過程中,運輸的過程中產生的問題總是說不清道不明,從你店里出去,你就要負責任,所以這個也挺讓人頭疼的。難道沒有考慮過保險嗎?
陳淑實:外賣很大的一個問題就是食物變色變味,其實現在運輸的工具相當齊全了,我考慮是否根據客戶的檔位選擇不同的運輸工具。還有是否可以存在“共贏”的可能性,大家相互合作,建立一些“中轉站”或者平臺,隨時給客戶送去產品。
你問我答:做好產品是關鍵
姜杉:很多客戶去店里點菜,每次去點的都差不多,如果能有一個數據分析,發到商家那里,根據大數據進行備菜,這樣就更有效率。
王德偉:這個數據是有的,但是首先大數據的前提是“量”。沒有量,做的數據是沒有價值的。目前我認為,所有的數據都需要跑一年以上才有指導價值。
姜杉:剛剛說過的品牌篩選問題。以前我做過出租車,滴滴把散戶都干掉了。現在價格競爭這么嚴重,個體散戶要怎么與大企業餐廳抗衡?
王德偉:沒法競爭,實際上很多傳統企業都在焦慮這個問題。接下來很有可能形成壟斷的市場,原先你是吃肉的,現在很可能只能喝湯。具體到每個企業時,整個產業鏈都整合起來了,你需要找到自己精準的定位,最好是市場的空白,把自己做好了就行了。不吃肉,就喝湯,也挺好的。如果可以入股,也可以考慮。
徐美:不同的商家,不同的價格,其實不是惡性競爭,市場是有秩序的,大家在做選擇的時候是根據喜好有篩選的,不必太過擔心。
陳玉真:我們的餐廳周邊餐飲店非常多,虧損的不在少數。周圍有很多高端小區,但是吃飯的人群也沒那么多。我們也做了單獨的APP、微信平臺等,但是選擇我們的還是少。到底什么樣的內容、什么樣的方式才能吸引到顧客?
王德偉:您要考慮自己的賣點,圍繞賣點,把核心用戶維護好了?梢杂门恼瞻l朋友圈減餐費的方式進行宣傳,也可以利用類似饑餓營銷的一些方法去鼓勵宣傳。
杜棟梁:從餐飲業的角度來講,你還是要累計你的忠實客戶。把本質的菜品做好的情況下,提高你的產品“黏度”,可以把文化的一些東西糅進去。
來源:餐飲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