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肉面離特色產業還有多遠
經過3年的努力,近日,蘭州牛肉拉面商標終于在國家商標局正式注冊。這對牛肉面產業發展是個值得鼓舞的好消息,可以視為蘭州牛肉面向產業化邁出的第一步。然而,牛肉面要從特色食品轉化為真正的特色產業,還有許多需要關注的問題。
小小一碗面,撬動大市場
統計表明,目前全蘭州市有牛肉拉面館(店)1099家,從業人員達數萬人,年營業額達10億多元,帶動的原料消費5.2億元以上。國內現有蘭州牛肉拉面館近5萬家,年營業額近200億元,吸納就業50多萬人。然而,這樣一個大規模的行業,名為“蘭州牛肉面”,在蘭州以外卻是經營者來自五湖四海,各地牛肉面的口味也大相徑庭,有用掛面做的,有放咖喱的……種種亂相,無法言明。傳統的蘭州牛肉面只能“正宗”在本地,始終做不大,強不了,一直不能夠走出蘭州,乃至代表甘肅特色飲食。
原因
究其原因,蘭州牛肉面盡管歷史悠久,但至今也沒有完全實現從傳統手工作坊向產業化生產的轉變。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,牛肉面盡管規模很大,但目前依然是大量分散的個體經營模式。從熬湯、配料、和面、拉面等關鍵環節,到店面、招牌、衣著等服務要素,都沒有一個相對統一的標準。同樣是一碗牛肉面,沒有哪兩家的口味是相同的。走遍蘭州,“一清、二白、三紅、四綠、五黃”五大特點,能夠完全做到的又有幾家呢?
產業化
要搞產業化,我們應該先弄明白產業化的定義。聯合國經濟委員會將產業化定義為:生產的連續性;生產物的標準化;生產過程各階段的集成化;工程的高度組織化;盡可能用機械代替人的手工勞動;生產與組織一體化的研究與實驗。按照這個標準來衡量,牛肉面要真正成為特色產業,差距還是相當大的。假設一下,以現在牛肉面的工藝水平,如果在全國各地開設1000家正宗的蘭州牛肉拉面館,我們拿什么保證顧客在每一家吃到的味道都是相同的呢?
問題雖多,差距雖大,但蘭州牛肉拉面的產業化符合時代潮流,應該加快推進。牛肉面口手相傳、經驗積累的生產方式,在傳統社會中可以立足,但無法適應工業化、產業化的要求。只有盡快實現生產工藝的標準化,加快分散經營者的適度集中,才能在國際化快餐企業大舉進攻下,保持和發揚蘭州牛肉面的特色風味,繼而作為甘肅特色美食“走出去”。商標注冊成功,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一步。
正如蘭州市有關部門負責人所說,今后要以規;、標準化為重點,以人力資源培訓為保障,通過引導規范、改造提升和技術創新等措施,著力培育品牌,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,建成集科研開發、技術培訓、生產加工、物流配送、連鎖經營為一體的覆蓋全國的牛肉拉面產業體系,將牛肉面打造成蘭州現代服務業的一個亮點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。如果這些措施能夠落到實處,那么,牛肉面形成甘肅人為之自豪的特色產業,應該為期不遠。